膾炙人口

  • 【典故出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敘不遇》:「李濤,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皆膾炙人口。」
  • 成語意思】:膾:細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鮮美;使人愛吃。
  • 【成語注音】:ㄎㄨㄞˋ ㄓㄧˋ ㄖㄣˊ ㄎㄡˇ
  • 【通用拼音】:kuai zhi ren kǒu
  • 【拼音簡寫】:KZRK
  • 【使用頻率】:常用成語
  •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 【成語用法】:膾炙人口,複雜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成語結構】:複雜式成語
  • 【成語正音】:膾,不能讀作「hui」;炙,不能讀作「jiǔ」。
  • 【成語辨形】:膾,不能寫作「燴」;炙,不能寫作「灸」。
  • 英語翻譯】:enjoy great popularity
  • 日語翻譯】:人口(じんこう)にかいしゃする
  • 俄語翻譯】:приходиться всем по вкусутся
  • 【其他翻譯】:<德>allgemeine Anerkennung finden <sich groβer Beliebtheit erfreuen><法>etre l'objet de l'admiration generale
  • 成語謎語】:拿筷子吃飯
  • 【近義詞】:喜聞樂見、愛不釋手、交口稱譽
  • 【反義詞】:平淡無味
  • 【成語例句】:一部膾炙人口的《國風》與《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詩歌合作中最美滿的成績。(聞一多《歌與詩》)

  • 成語故事】:
  •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盡心下》,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春秋時,有父子兩人,他們同是孔子的弟子。父親曾哲愛吃羊棗(一種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兒子曾參是個孝子,父親死後,竟不忍心吃羊棗。這件事情在當時曾被儒家子弟大為傳頌。到了戰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不能理解,於是就去向老師孟子請教。公孫丑問:「老師,膾炙和羊棗,哪一樣好吃?」

    「當然是膾炙好吃,沒有哪個不愛吃膾炙的!」公孫丑又問:「既然膾炙好吃,那麼曾參和他父親也都愛吃膾炙的了?那為什麼曾參不戒吃膾炙,只戒吃羊棗呢?」孟子回答說:「燴炙,是大家都愛吃的;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燴炙,但卻是曾哲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姓有相同的,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孟子的一席話,使公孫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人讚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