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S 三長兩短 【典故出處】:明 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後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成語意思】:比喻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現多指死亡。 【成語注音】:ㄙㄢ ㄔㄤˊ... 2016年01月05日 閱讀 17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5字成語 無用武之地 【典故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近又新破荊州,威震海內,縱有英雄,無用武之地。」 【成語意思】:沒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無法施展才能。 【成語注音】... 2016年01月04日 閱讀 15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6字成語 喜怒不形於色 【典故出處】:《三國誌 蜀志 先主傳》:「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成語意思】:高興和惱怒都不表現在臉色上。指人沉著而有涵養,感情不外露。 【通用... 2016年01月03日 閱讀 79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M 滅虢取虞 【典故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5回:「今先定西蜀,乘順流之勢,水陸並進,併吞東吳,此『滅虢取虞』之道也。」 【成語意思】:比喻攻擊甲國時先穩住乙國,等滅... 2015年12月31日 閱讀 18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A 懊悔無及 【典故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8回;「於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虛營,只插著數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無及。」 【成語意思】:後悔已來不及了。 【通... 2015年12月29日 閱讀 15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B 勃然大怒 【典故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谷永傳》:「是故皇天勃然發怒。」 【成語意思】:勃然:因生氣或驚慌等突然變臉色的樣子。形容突然變臉;發起脾氣來。 【通用拼音】:bo... 2015年12月29日 閱讀 22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B 百里之才 【典故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7回:「龐士元非百里之才。」 【成語意思】:百里:方圓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圓百里地區的人才 【通用拼音】:bǎi ... 2015年12月28日 閱讀 15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W 忘恩背義 【典故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六回:「只見蔣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僉大怒,厲聲罵曰:「忘恩背義之賊,有何面目見天下人乎!」撥回馬復與魏兵接戰。」 ... 2015年12月25日 閱讀 18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G 骨肉之恩 【典故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8回:「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 【成語意思】: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關係;恩:親愛。比喻至親之間... 2015年12月25日 閱讀 17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Y 一面之詞 【典故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今日若聽此一面之詞,楊儀等必投魏矣。」 【成語意思】:單方面的言辭;即某一個方面的意見。 【成語注音】:ㄧ ㄇㄧㄢˋ ㄓㄧ ... 2015年12月24日 閱讀 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