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孝出悌 成語R

入孝出悌

【典故出處】: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閱讀全文

無適無莫 成語W

無適無莫

【典故出處】:《論語·裡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此。」 【成語意思】:指無可無不可。 【成語注音】:ㄨˊ ㄕㄧˋ ㄨˊ ㄇㄛˋ 【通用拼音】:...
閱讀全文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8字成語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典故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成語意思】:形容舊時知識分子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
閱讀全文

三人行,必有我師 7字成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

【典故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成語意思】: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
閱讀全文

哀而不傷 成語A

哀而不傷

【典故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成語意思】:哀:悲哀;傷:傷害;妨害;悲痛過分。1感情適度;悲哀而不過度傷心...
閱讀全文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8字成語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典故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成語意思】:厭:通「魘」,滿足;誨:教導。堅持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從...
閱讀全文

困而不學 成語K

困而不學

【典故出處】:《論語·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成語意思】: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
閱讀全文
 
不堪其憂 成語B

不堪其憂

【典故出處】:《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成語意思】:憂:愁苦。不能忍受那樣的愁苦。 【通用拼音...
閱讀全文

惡衣惡食 成語E

惡衣惡食

【典故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裡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成語意思】: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成語注音】:ㄜˋ ㄧ ㄜˋ ㄕㄧ...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