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故出處】:西漢 戴聖《禮記 王制》:「塚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量入以為出。」
- 【成語意思】: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據收的多少來決定支出的用度。
- 【成語注音】:ㄌㄧㄤˋ ㄖㄨˋ ㄨㄟˊ ㄔㄨ
- 【通用拼音】:liang ru wei chū
- 【拼音簡寫】:LRWC
- 【使用頻率】:常用成語
-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 【成語用法】:量入為出,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指根據收入的多少來決定開支的限度。
-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 【成語正音】:量,不能讀作「lianɡ」;為,不能讀作「wei」。
- 【成語辨形】:入,不能寫作「人」。
- 【英語翻譯】:live within one's means
- 【日語翻譯】:收蕑を見積(みつも)って支出(ししゅつ)する
- 【俄語翻譯】:жить по срeдствам
- 【其他翻譯】:<德>die Ausgaben in den Grenzen der Einnahmen halten
- 【成語謎語】:掙多少花多少
- 【近義詞】:量入製出、精打細算、量入為用
- 【反義詞】:入不敷出
- 【成語例句】:無論國家、集體還是個人,都應該量入為出,精打細算。
-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曹操派屬官衛凱去巴蜀聯絡益州牧劉璋,衛凱到關中,見地方勢力太大,會影響曹氏家族的利益,建議加強控制。曹睿繼位後,大興土木,營造宮殿,弄得關中地區民不聊生。衛凱上書曹睿要求根據國庫收入來決定支出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