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

  • 【典故出處】:戰國 鄒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毫之末。」
  • 成語意思】:明:明晰;察:看;觀察;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細微的事物、現象。目光犀利;能敏銳地看清極細小微末的東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 【成語注音】:ㄇㄧㄥˊ ㄔㄚˊ ㄑㄧㄡ ㄏㄠˊ
  • 【通用拼音】:ming cha qiū hao
  • 【拼音簡寫】:MCQH
  • 【使用頻率】:常用成語
  •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 【成語用法】:明察秋毫,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 【成語辨形】:察,不能寫作「查」。毫,不能寫作「豪」。
  • 英語翻譯】:discover the minutest detail in everything
  • 日語翻譯】:細(こま)かいところまで明察する
  • 俄語翻譯】:острое зрение
  • 【其他翻譯】:<德>tief in die Dinge eindringen kǒnnen <scharfsichtig sein><法>percevoir les moindres detail <perspicace>
  • 成語謎語】:顯微鏡
  • 【近義詞】:洞若觀火、明查暗訪
  • 【反義詞】:不見輿薪
  • 【成語例句】: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清 沈復浮生六記 閒情記趣》)

  • 成語故事】:
  • 齊桓公小白、晉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時先後稱霸,統領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幾百年後,戰國時的齊宣王田辟強也想稱霸,因此他向孟子請教。齊宣王對孟子說:「您能把有關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講給我聽聽嗎?」孟子答道:「對不起,我們孔夫子的門徒向來不講霸主的事。我們只講王道用道德的力量來統一天下。」齊宣王問道:「那要有怎樣的道德才能統一天下呢?」孟子說:「我聽說,有一次新鍾鑄成,準備殺牛祭鐘,您看見好好一頭牛,無罪而被殺,心中感到不忍。憑您這種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統一天下。問題不在於您能不能,而在於您幹不幹罷了!比方有人說:『我的力氣能舉重三千斤,但舉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鳥獸毫毛那樣細微的東西,卻看不見滿車的木柴。』您相信這種話嗎?」齊宣王說:「當然不相信!」孟子緊接著說:「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來對待動物,卻不能用來愛護老百姓,這也同樣難於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夠安居樂業,是您根本不去關心的緣故。顯然,這都是干與不幹的問題,而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您問能不能行王道、統一天下,問題也是如此,是不去幹,而不是不能幹!」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