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H 化若偃草 【典故出處】:語出《論語·顏淵》:「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成語意思】:謂教化推行如風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語... 2016年09月05日 閱讀 20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B 不改其樂 【典故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出不改其樂。」 【成語意思】:不改變自有的快樂。指處於困苦的境況仍然很快樂。 【通用拼音】:b... 2016年09月04日 閱讀 14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X 朽木不雕 【典故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成語意思】: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上進,無法成材。 【成語注音】:ㄒㄧㄨˇ... 2016年08月31日 閱讀 15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Q 杞宋無征 【典故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 【成語意思】:指資料不足,不能證明。 【成語注音】:... 2016年08月30日 閱讀 14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H 和而不同 【典故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成語意思】:和:和睦;同:苟同;無原則地附和。與人和睦相處;但在原則問題上不能苟同。 【... 2016年08月29日 閱讀 17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B 不恥下問 【典故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成語意思】:不恥:不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 2016年08月28日 閱讀 29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成語E 阿黨比周 【典故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國 魏 王肅曰:「或眾阿黨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惡不可不察也。」 【成語... 2016年08月27日 閱讀 23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8字成語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典故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成語意思】: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也有忠信的人。指... 2016年08月26日 閱讀 22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8字成語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典故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成語意思】:樂:愛好。智者愛好水,仁者愛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 2016年08月20日 閱讀 33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6字成語 有過之無不及 【典故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成語意思】:過:超過;及:趕上。相比之下,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成語注音】:ㄧㄡˇ ... 2016年08月20日 閱讀 61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