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弩之末

  • 【典故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韓安國傳》:「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
  • 成語意思】:弩:古代用機械發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後的最末一段射程時;失去了攻擊力。用強勁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盡頭。比喻原本強大;可現在已衰竭無力了。
  • 【成語注音】:ㄑㄧㄤˊ ㄋㄨˇ ㄓㄧ ㄇㄛˋ
  • 【通用拼音】:qiang nǔ zhī mo
  • 【拼音簡寫】:QNZM
  • 【使用頻率】:常用成語
  •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 【成語用法】:強弩之末,偏正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 【成語正音】:之,不能讀作「zī」。
  • 【成語辨形】:末,不能寫作「未」。
  • 英語翻譯】:an arrow at the end of its flight
  • 日語翻譯】:強弩(きょうど)の末(すえ)
  • 成語謎語】:弓
  • 【近義詞】:師老兵疲、罷夫羸老
  • 【反義詞】:勢不可擋、勢如破竹
  • 【成語例句】:至於軍閥,那是強弩之末了。(歐陽山三家巷二四

  • 成語故事】:
  • 西漢武帝建元六年,匈奴求和.武帝召集大臣商量.

    大行(官職)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邊郡官吏,熟悉瞭解匈奴的情況。他建議說,漢朝和匈奴和親,大抵都過不了幾年匈奴就又背棄盟約。不如不答應,而發兵攻打他。韓安國說:「派軍隊行軍千里作戰,對軍隊不利。而且現在匈奴依仗軍馬的充足,懷著禽獸般的心腸,如同群鳥飛翔般遷移,很難控制他們。我們得到它的土地也不值得把這當作擴大國土,擁有了他的百姓也不值得把這當作強大,從上古起他們就不真心歸附漢人。漢軍到幾千里以外去爭奪利益,那就會人馬疲憊,敵人憑借養精蓄力利用漢軍的疲勞而取勝(就會憑借全面的優勢對付我們的弱點)。況且就算是強勁的弓弩到了最後就連魯地所產的最薄的白絹也射不穿;猛烈的風到了最後,連飄起雁毛的力量都沒有了,並不是他們開始時力量不強,而是到了最後,力量衰竭了。所以發兵攻打匈奴實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們和親。」參加議論的群臣多數附合韓安國,於是皇上便同意與匈奴和親。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